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省民政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2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谷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贵阳贵安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贵阳贵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贵阳市人民政府、省机关事务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落实配建要求”的建议

2024年4月,贵阳市颁布了《贵阳市城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方式配套建设管理养老设施的城市,对新建居住区建设项目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位置条件、移交和管理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重点指出:一是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查居住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二是新建居住区建设项目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临近医疗卫生设施,建筑间距、日照、消防、安全、房屋层高等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贵阳市民政局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收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建设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和规划设计图纸的有关征求意见材料后,逐一对照《规定》中的标准规范进行研判,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确保新建居住区建设项目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从设计源头就符合高质量、适老化的建设要求。

二、关于“整合资源资产”的建议

近年来,贵阳市持续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贵阳贵安共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53个,实现对140个生活圈养老设施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资源整合,积极探索“集团企业+区县”“机构(企业)+中心+站点”“中心+中心+站点”“国企自建自营”等四种运营模式。其中,集团企业+区县模式:幸福里养老集团整体运营南明区、清镇市2机构、5中心、47站;机构(企业)+中心+站点模式:康园、爱玺、睿悦红阳、观山湖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连锁运营16中心、112站,贵州壹心、贵州璨慈、诚善助老等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连片运营7中心、70站;中心+中心+站点模式: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址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9站,打造“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服务模式;国企自建自营模式:工商康养自建自营4机构、3中心、20站。剩余的规模较小、服务功能较少的站点交由社区、街道进行管理。

(一)在盘活利用省直单位闲置资产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

省机关事务局负责省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不动产管理工作,并对各单位剥离移交的少量经营用房实施集中统一监管。根据《贵州省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要点》明确的责任事项,省机关事务局按照职能职责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在城市居住社会建设补短板和城市更新行动中统筹推进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养老服务”的相关工作。

对于省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不动产的处置利用,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贵州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贵州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明确的规定以及纪律约束,为确保各单位更好地开展办公用房等不动产处置利用和盘活工作,省机关事务局于2024年1月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制发《贵州省省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不动产处置利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明确“省级党政机关闲置存量办公用房等不动产无法调剂使用的,可通过转换用途方式加以利用。”“具备条件的,省机关事务局可根据相关需求方申请,商有关部门将闲置存量办公用房等不动产转为医院、学校、便民服务、社区活动、养老育幼等公益设施及场所”。

2023年以来,省机关事务局已经将集中统一监管的9处房地资产,涉及房屋建筑面积1749.89平方米,通过无偿划转、借用、调剂等方式交由贵阳贵安当地社区统筹利用。

(二)在推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址建设运营方面

一是养办医模式。贵阳市养老机构根据不同规模和实际需求,开设了护理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或者内设医务室等,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有15家。二是医养签约协作模式。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明确服务内容、方式、费用和双方责任等,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畅通入住老年人就诊、转诊等绿色通道。目前,贵阳市养老机构有128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的有124对。三是持续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康医疗服务圈”建设。每个街道或每3-5万人建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让老年群众“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完善农村地区“30分钟医疗服务圈”,每个行政乡(镇)有一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政府保障的村卫生室为农村群众提供服务。四是积极探索社区医养结合新模式。如将云岩区鹿冲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集医疗、公卫、养老“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开设老年食堂,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及就餐服务。通过将养老与医疗、康复、中医养生、健康管理有机融合,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提供健康宣教、预防保健、中医药服务、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用餐服务等持续性的老年照护服务,积极满足辖区内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需求。

(三)在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站与社区文化中心整合使用方面

一是结合“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贵阳市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与社区文化中心,形成以社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养老服务圈,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为老服务。如花溪区十字街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共建共享,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文化娱乐、营养午餐等服务。二是公共文化场馆细化老年阅读服务,便利老年“悦”读。贵阳市公共文化场馆为老年读者配备馆内设施场地包括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沙龙活动室等。针对性采购报刊,采购适合老年人的大字书,订购《中国老年报》《老年日报》《养生保健指南》等老年人喜爱的数十种报刊、杂志,着力满足老年人对文化信息的需求。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设置老人读者专座,为老年读者提供纸、笔、老花镜、雨伞、急救药等物品;针对老年读者在电子阅览、网络查询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安排专人提供帮助。全市还建成15个“城市主题书房”,整合资源资产,进一步方便老年群体居家享受15分钟便利文化生活圈服务。

三、关于“加大扶持支持”的建议

为保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长效运营,一是省民政厅出台《贵州省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及示范养老设施奖补资金申报指南(试行)》(黔民函〔2024〕21号),每年安排财政一般预算资金,对审核符合条件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站按照30000元/个/年的标准给予运营奖补,鼓励各地开展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创建。2024年,省级共为226个示范性养老服务站发放运营奖补资金678万元。二是贵阳市坚持社区养老服务站“四大功能定位”(提供社区养老基本服务的场所、承载社区活力老人活动的空间、链接社区老人生活服务的平台、关爱社区老人公益助老的阵地),于2025年1月制发《购买贵阳贵安社区养老服务站基础服务实施方案》,统筹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按6万元/个标准下拨各区(市、县)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站基础服务费用,确保“四有”(有人管、有营业、有活动、有服务),推动服务站点持续运营。同时,已出台执行《贵阳贵安养老机构人才补贴实施办法》配套政策,明确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入职补贴、岗位补贴、竞赛奖励等补贴标准和申领条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推动养老人才专业化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民政厅及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24〕32号)关于“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的安排部署,统筹兼顾自理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推进贵阳贵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一)持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场地保障。按照《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黔民发〔2022〕3号)工作安排,督促各地落细落实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审核、验收、移交“四同步”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同时加强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不按规定进行配建和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确保高质量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力争在2025年底前补齐贵阳贵安老城区、已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缺口,实现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全覆盖。

(二)推动资源集中整合利用,强化共建共享。依据贵阳贵安当地的基层组织申请,结合集中统一监管房屋资产的情况,积极支持贵阳贵安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探索老旧小区养老服务供给有效途径,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补齐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短板,开展文体娱乐、社会交往等活动。

(三)健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抓好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等奖补工作。同时指导推动各地逐步出台支持辖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在建设、运营、助餐、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可持续运行。对暂时不能出台补贴政策的地方,引导通过政府向社区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服务站持续运行提供支撑。

贵州省民政厅

2025年6月30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凡;联系电话:0851-86823213)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