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金秋十月,大方县理化乡果木村金晃晃的一片,村民赵远贵站在稻田里,笑得合不拢嘴。
“等我把谷子打完了,就把预定的2000只鸭苗放到田里来散养。今年我还想带着村里其他贫困户一起养鸭子。”赵远贵笑着说。
其实,他的笑容背后,藏着一个因病致贫家庭努力脱贫的故事。
2008年,赵远贵的妻子祝扬琴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妻子被确诊以后,我便带着她四处求医,毕节、贵阳、重庆都去过,仅那一年就用了8万多块钱,家底都被掏空了。”赵远贵说,为了省钱,每当妻子病情好转时,他就带着妻子回家,若病情有所反复再回去治疗。
为了给妻子治病,除了向亲戚借钱,赵远贵把宅基地也卖了。在大方县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坚持了8年。
2014年,大方县全面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赵远贵被确定为贫困户。
“虽然妻子生病了,但是政府一直在帮助我们。2014年把我们纳入精准扶贫台账,那时候我就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不想让党和政府再操心了。”赵远贵说。
让他高兴的是,2014年,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将精神类疾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村支书立马让我告诉老赵。”果木村村委会副主任赵明德说。
医保报销了住院费,终于让赵远贵一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下定决心要脱贫,要致富。
“我当时发愁,不知道做什么好,一个60岁的老者,出去打工没有人要,一个人种庄稼又种不了多少。”赵远贵说。
儿子赵羿锦见他这么着急,就支了一招:“要不你养鸭子吧,反正你之前也养过,有经验。”听了儿子的话,赵远贵眼前一亮,决定养鸭子。
“最开始只养了200只,但因为以前没有一次性养过这么多,经验不足,存活率不高。后来,村里到乡农服中心请老师来给我规划,我才慢慢养得多了,也开始见到效益。”赵远贵说。
之后,老赵的鸭子越养越多,越养越肥,名气也越来越大。通过乡里牵线搭桥,赵远贵与贵阳的农贸公司达成协议,普通鸭子按每公斤14至16元的价格收购,品相好的雄鸭,按每只100至150的价格收购。
2016年,赵远贵家的400只鸭子就卖了3.2万元。拿到农贸公司付的相关款项后,老赵兴冲冲地跑到村委会,申请脱贫出列。
“收到赵远贵贫困户出列的申请以后,我们认真组织再走访,再核查,对照相关规定,报相关部门批准,同意赵远贵提出的贫困户出列申请。”赵明德说。
当时,得知自己贫困户出列的消息后,赵远贵高兴地冲着妻儿说:“咱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把头抬起来了。”
现在,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能帮把手。赵远贵成了村里脱贫攻坚政策的解说员,他经常和村民们说:“如果当时自己破罐子破摔,每天靠政府救济生活,估计自己现在还是穷得很。政府现在给我们那么多帮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