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凉都,天气凉爽,空气清新。7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靓丽静谧的市社会福利中心,见入住老人们或在院内散步,或坐在靠椅上聊天,或在健身器材上晨练,一切和谐安详。
“从今年3月份以来,福利中心每天都接到预订电话,已经有1334人次。这些电话大多来自四川、重庆、北京、上海以及两广、两湖等‘火炉’城市,但是床位早就订满,我们只好一一谢绝。”六盘水市福利中心副主任李婧说。
无独有偶,水城县榆朵养老院也面临夏天“一铺难求”的问题。“我院现有床位105张,去年夏季到我市避暑的百余名‘候鸟’老人离开时,就预交了今年的定金,目前床位已经全部预订了。” 该院负责人喻荣丽说,养老院接到预订床位的外省电话或微信超过500人次,“现在最怕接到电话或微信!”
什么原因让凉都夏天“一铺难求”?
李婧和喻荣丽均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凉都”品牌的打造,六盘水夏季凉爽已誉满省内外。加之六盘水市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是“蓝天白云常相伴,峰丛湿地绿相融”的宜居之地,更是夏季康体养生的“加油站”。
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两口气”让人流连忘返
凉爽的天气和清爽的空气“两口气”,让很多外地人,尤其是住在“火炉”城市的人们,都想到凉都体验舒适的“天然空调”。一朝“上瘾”后,年年都想来,来了不想走。
面对得天独厚的“两口气”资源,中共六盘水市委书记周荣强调:“凉”是金字招牌,但“凉”必须重塑价值认识,构建价值叠加,瞄准“康体养生”,顺势而为培育发展健康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打造中国夏季康养最佳目的地。
“凉”字金牌下潜藏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六盘水抢抓机遇,先后出台了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方面的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和保障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还把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统筹推进以公办为主、民营为辅、公建民营为基础的养老业经营模式,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新型养老体制中,全面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六盘水市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幸福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敬老院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据六盘水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六盘水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03家、社区居家养老5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8家、农村幸福院278家,各类养老床位13601张,全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有了政策推动和保障,养老服务模式呈多样化发展
——居家养老蓬勃发展。2015年,六盘水市首家由物管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水木清华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行后,钟山区民间资本纷纷投入,先后建成47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养、健康、休闲等服务。
——公建民营提速推进。钟山区凤凰社区凤苑居委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交由一家综合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德坞片区、荷城片区、黄土坡片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双戛、大河两家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交由有管理经验的人承包经营,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对此,六盘水市公建民营的养老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入围“2015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目前,按此模式开办的7家养老机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医养结合悄然兴起。2016年初,六盘水启动医养融合试点工作,黄土坡社区卫生院作为全省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该院建立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养老等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该院共向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
——农旅养结合模式开始走俏。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六盘水在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将农家旅馆整合为休闲式养老机构。其中,盘州市的哒啦仙谷就是六盘水市农旅养结合模式的示范,该示范点每年接待数千名老人。
在康养产业发展路上,不乏先行一步“吃螃蟹”的人。一度只在白鹤养老院“小打小闹”的郭永兴,如今已在钟山区双戛、大河、月照,水城县双水等乡镇(社区),建起了名为“永兴爱之家”的养老服务机构。她认为,凉都六盘水的“两口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发展康养产业潜力极大。
为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六盘水市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引进民间资本参建综合养老项目,今年除完成市社会福利中心迁建、市老年养护楼并投入使用外,全市已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的养老项目8个。通过招商引资、PPP等方式,投资2.38亿元的钟山区月照养老中心和投资1.5亿元的六枝特区俊康养老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如今,六盘水市正一如既往地依托自身特有的“两口气”,做好康养产业新篇章,力图将凉都打造成辐射周边、影响全省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康体养老”这张烫金名片不断闪光,助推健康六盘水的建设与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