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逐渐成过往,“简约婚俗”成为新潮流,“合约食堂”满溢人情味……在贵州,一场关于抵制高价彩礼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今年,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省精神文明办、省民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推进婚丧嫁娶移风易俗的通知》等,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持续破除在婚丧嫁娶方面的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其中抵制高价彩礼成为关注焦点,一条条举措犹如一缕缕春风,吹进了贵州的千家万户。
党建引领立新规
省委社会工作部聚焦群众关切,将“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内容,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重拳出击,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多管齐下破除陈规。
在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切实把文明节俭治丧、抵制高价彩礼、文明简约婚俗、遏制滥办酒席等文明新风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准则,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毕节市织金县针对婚丧嫁娶,倡导性提出“113511”指导标准,规范酒席申办流程、彩礼等,倡导“婚庆车辆限10辆,随礼不超100元,丧事办理压缩至3-5天,丧事祭祀牲畜不超1头,酒席宴请宾客不超100人。”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作为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我们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发挥社区‘两委’和驻社区工作队的作用,把文明简约婚俗、抵制高价彩礼等纳入社区治理和文明实践内容,现在文明简约婚俗在社区已成共识。”织金县惠民街道惠泽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平说。
铜仁市玉屏县新店镇通过健全“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移风易俗”机制,明确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倡导性规定“彩礼、酒席、随礼”等“硬杠杠”。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推行红事“三管控”,围绕控规模、控酒席、控礼金,禁止低俗婚闹等,倡导喜事新办,余事不办。遵义市正安县班竹镇新模村探索党员“四个带头”责任,构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内酒席总管”三级协同治理机制,今年以来新模村婚丧嫁娶简办5户,红白喜事平均费用同比下降30%。
在贵州,各地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着“前哨”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道德讲堂”等阵地,围绕“文明简约婚俗、抵制高价彩礼”等主题,通过院坝会、座谈会、宣讲会、议事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
六盘水市盘州市乌蒙镇八担山村农家说事小院开展“抵制高价彩礼”说事活动。
群众自治树新风
今年2月,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等有关单位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约束作用和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修订“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加强政策宣传、道德教化和实践养成,推动完善运行章程和规章制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行为,要求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村组干部等以身作则,带头落实移风易俗规定。
遵义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组(寨)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的工作指引》,持续加强对群众婚丧嫁娶的指引,目前,该市2000余个村民组根据指引制定组规,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和参与。
黔南州平塘县推行“村民动议、村委会商议、乡镇决议”三议工作法,把“抵制高价彩礼”等写入村规民约,创新“红黑榜+积分制”管理制度,表彰文明家庭;黔东南州黎平县创新推出“跨村合约”,对婚事彩礼、酒席办理等作出约定,营造节俭文明的婚庆新风尚。黔西南州册亨县制定《关于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试行)》,秧佑村约定,婚嫁、丧葬等送礼不相互攀比,嫁女实行“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还将低彩礼、零彩礼写入“禁碑亭”村规民约。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滥办酒席的现象大幅减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得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毕节市黔西市谷里镇自治村村民宋兴感慨道。
近年来,贵州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作为激活群众自治的“金钥匙”,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通过院坝协商、村规民约等形式,把高价彩礼管控、婚丧嫁娶简办等事项,转化为群众共同遵守的“约定”,推动基层治理从“行政推动”向“群众主动”转变,有效破解陈规陋习治理难题。
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在合约食堂开展简约婚俗宣讲。
简约婚俗换新颜
在贵州,随着一个个举措的逐步推进,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正在悄然兴起,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摒弃高价彩礼的观念,选择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方式步入婚姻殿堂。
今年6月,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王铭泽这场“零彩礼”引起村民广泛关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趁热打铁,把“零彩礼”事迹在村里广泛传播,不少年轻人当场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如今,龙海村已有3对新人效仿“零彩礼”婚事,“彩礼不超过6万元”的规定成了村民自觉遵守的“硬杠杠”。
“现在村里聊天,大家不再比谁家彩礼高,而是比谁家小两口更孝顺、日子过得更红火。这股文明新风,才是咱们龙海村最珍贵的‘彩礼’啊!”羊昌乡龙海村村民王明丽笑着说。
铜仁市玉屏县新店镇组织群众在侗家鼓楼广场召开“简约婚俗”院坝会召开。
据悉,安顺市聚焦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探索制定“红事十条”倡导标准、“红白事办理七步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印发《安顺市红白理事会工作指引》,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减轻群众人情负担,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在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创新性地推出了“合约食堂”,得到了全寨100多户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将村里的红白喜事统一集中到食堂来办,有效遏制了滥办酒席的不良风气和借酒收礼行为。同时,该镇推行“婚事新办、树立新风”主题活动,倡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不盲目攀比、不跟风宴请、不搞低俗婚闹,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转变观念。
在黔南州,贵定县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特色,创新推出了具有民族风情的简约婚礼形式,一对对新人穿着传统民族服饰,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举行庄重而简朴的仪式,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践行了移风易俗的理念。
如今,走进贵州,无论是乡间小路上,还是社区楼宇中,抵制高价彩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宣传随处可见。新人们通过一场场“零彩礼”“低彩礼”的简约婚礼,不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更让文明新风在黔中大地落地生根,成为贵州推进基层治理、树立文明新风的一道道温暖景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