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政局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和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聚焦保障基本、优化服务、维护权益、促进发展,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用心用情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感谢民政部门的帮助,我弟弟生活安稳了,我心里也踏实了。”日前,在黔东南州儿童福利院,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方的姐姐向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家住岑巩县的小方今年11岁,患有肢体残疾、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小方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患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照料一家人的重担落在小方的姐姐身上。由于姐姐要外出务工,小方和母亲的生活照料成为难题。县民政局在组织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入户走访时发现了小方一家的情况,立即上报州民政局。接到报告后,州民政局组织相关机构上门开展评估,将小方安置到州儿童福利院进行集中养育和康复治疗,将他的母亲安置到县级社会福利机构,并对他的姐姐进行了心理疏导,缓解了他家的困境。
小方得到及时救助,得益于黔东南州各级民政部门健全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的探索实践。黔东南州各级民政部门完善困境儿童精准监测摸排机制,健全数据库和工作台账,实现精准服务管理。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与公安、教育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构建起州级“数据比对+线索倒查”、县级“动态监测+救助响应”、乡级“信息核实+评估介入”、村级“入户排查+及时受理”的主动发现网络,确保困境儿童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动态监测,精准关爱
13岁的小木是凯里市万潮镇的一名孤儿,随姑姑居住在西门街道。前不久,小木出现情绪不稳定、行为过激等现象,入院进行治疗。民政部门得知情况后,及时将小木纳入跨乡镇流动儿童重点监测范围。考虑到小木的姑姑家经济比较困难,民政部门为他发放慰问金,统筹“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资金解决他入院陪护费用,并链接社会组织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小木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黔东南州民政局探索开展跨乡镇流动儿童监测工作,聚焦儿童差异化需求,构建“物质+服务”多元保障格局。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工、志愿者等入户走访困境儿童,重点关注其学业压力、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等情况,做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监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助人自助,点亮未来
“我有两个‘家’,‘小家’里住着爸爸、弟弟和我;‘大家’里住着许多和我一样的孩子,还有社工阿姨。”三穗县困境儿童小慧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
小慧所说的“大家”,是社区儿童之家。她的父亲因车祸致残,母亲离家出走,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社区儿童之家的社工主动介入开展帮扶,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如今,小慧的父亲自食其力,经营流动摊点;小慧经常带着弟弟参加社区儿童之家的活动,还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实现了从受助到助人的蜕变。
黔东南州民政局着力提升基层基础服务能力,推动困境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儿童之家等基层阵地功能。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推进人、财、物等力量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投入福彩公益金和慈善资金提升社区儿童之家服务能力。组织基层服务站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困境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全方位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